2012年君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跨湖发展和四区建设,生态明珠目标取得了新进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盈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4.9亿元,增长12.5%,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3.8%;二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13.8%;三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为22:46:32。主导产业是工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5%,拉动GDP增长8.4个百分点。基础产业是农业。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3%, 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支撑产业是服务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1%,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新兴的服务业有港口航运、文化旅游和房地产业,新兴产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2012年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27.52千公顷,总产量15.8万吨,产量比去年增长2.5%。其中晚稻7.63千公顷,产量4.9万吨,增长4.5%;中稻7.3千公顷,产量5万吨,与上年持平。棉花面积7.5千公顷,总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2.9%。蔬菜面积8.38千公顷,产量25.8万吨,增长6.7%。油料面积11.5千公顷,总产量1.7万吨,增长-4.8%。全年出栏生猪41万头,增长4.6%;牛出栏0.73万头,增长5.8%;羊出栏1.25万头,增长5%;家禽289万羽,增长6.1%。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增长1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增长15.8%。规模工业企业净增4家,总数68家。68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6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分别增长18.6%和16.6%;工业企业入库税金7296万元,增长29.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3.8%。产业布局渐趋合理。荆江门工业片区和电子工业片区启动规划。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圣皇家具、银针茶叶、致远电磁铁、神威电磁铁、精诚印刷、中原创特种印刷等项目建成投产;金联星、国泰食品、有利发气流纺、瑞丰纺织、大地印务等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金联星冶金被评为湖南省私营企业100强,上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永盛油脂被评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永金永磁铁通过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产品被评为全省自主创新产品;全年专利授权22件。联手帮扶行动扎实开展。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70多个,帮助企业意向融资3.3亿元。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区建筑业增加值4.3亿元元,增长7.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建筑企业3家,实现利税801万元,增长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7万平方米,增长9.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5万平方米,增长10.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12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31.1亿元,农业投资完成6.3亿元,服务业投资完成15.5%。工业投资中,重大项目有,黄茶产业园投资规模为1.6亿元,金联星2.6亿元,圣皇家俱1.5亿元。工业完成技改投资7.3亿元,其中金联星新建技术中心投资1.7亿元。永盛、致远、华立丰等企业技改基本完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农业投资中亿元项目有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整治5亿元等,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服务业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完成4.3亿元,增长14.4%,其中保障房和危房改造投资1.7亿元。后续项目有:天下洞庭博览园、荆江大道、游客集散中心、天井山4A景区建设等,项目库储备项目投资总额144.5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2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批零企业完成6.72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完成3.36亿元,增长16.5%,其他完成1.12亿元,增长17.1%。新增2家限上批零和住宿餐饮企业,总量达到14家。
旅游业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3亿元,增长27.2%接待游客人数达208.9万人次,增长32.3%。全区已形成接待规模的景区5个、宾馆 18家、全区休闲农业示范村28个、农家乐休闲企业24家、休闲农庄138家,其中,国家级五星级休闲农庄2家、国家级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国家三星级休闲农庄2家、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2家、省级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省级三星级休闲农庄9家。
六、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2012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稳中有进。新签约项目23个、新开工项目11个、新投产项目22个,合同引进内资61.6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0.2亿元。全年全区调度项目223个,在建项目76个,同比增长14%,总投资28.4亿元,完成投资12.7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8%,同比增长22%。3个市属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5.4亿元,完成投资2.2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3%。
七、交通和邮电
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12.3%。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区客货运周转量1.18亿吨公里,比去年略有增长。其中,货运周转量230.6万吨公里,增长1.1%。旅客周转量305万人公里,增长1.2%。境内公路总长995.7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区邮电业务总量3117万元,增长14.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65万元,增长17.3%;电信业务总量1512万元,增长6.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116户;移动电话用户151800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4268户。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区财政总收入2.4亿元,增长3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38.8%;上划中央两税收入5605万元,增长19.7%。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亿元,增长51%,非税收入5521万元,增长19.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45.8%。
存贷款余额较快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7亿元,增长22.1%。其中,企业及其他存款9.2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9亿元,增长23.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3亿元,增长26.5%。
九、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学校71个,其中,幼儿园31个,小学31所,初中6所,高中2所,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23903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幼儿5608人,增长30.3%。当年毕业生5830人,比上年减少2.3%,其中高中毕业人数408人,比上年减少20.2%。幼儿入园率8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区乡镇文化站7所,建成农家书屋109家,新增5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坚持免费送戏下乡,当年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1520人的收视问题。电视转播台2座。有线电视用户2.3万户,增加2000户。电视节目40套。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区卫生机构14个。其中,医院4家、卫生院6个、疾控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拥有床位总数607张。卫生技术人员47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3人;注册护士199人;药剂人员38人;检验人员20人。门诊急诊人数8.7万人,入院人数1.7万人。全区卫生机构中,血防医院4个,年末职工人数70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23人。床位数55张。全年检查血吸虫病人数2.5万人,化疗人数9814人,其中,晚期病人301人。钉螺面积116.43平方公里。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水资源供应稳定。年降水量1542毫米,年平均气温18.27℃,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29852万立方米。年末拥有水库24座,年末蓄水量82.3万立方米。
环境治理进一步取得成效。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5万亩,森林覆盖率11.6%。年末全区拥有自然环境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86万公顷。
2012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5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8起、工矿商贸事故2起、火灾事故5起,共死亡8人,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全年全区总人口240784人,比上年减少9852人,总户数96796户,比上年减少2079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安部门在当年的户籍清查时将重复户口进行了消户处理。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0.3‰,死亡率为4.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4‰,计划内生育率为89.6%。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投入1.9亿元改善民生,完成了省市区实事项目39个。新建合格学校7所,完成校安工程建设项目8个;垦区危房改造完成85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2700户,新建廉租户400套,公租房1500套;改造街道3条,建设文化休闲广场1处,完成了2个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10个移民安置区进行了环境整治,对8个村进行了基本农田整治,对10个村进行了清洁工程建设,对11个村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合住院补偿率达到了81%;新增就业6740人,其中城镇就业2911人,农村转移就业2060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大局稳定。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93元,增长1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61元,增长18.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5.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5万人。支付各类社会保险4.5亿元。
社会求助体系健全。全年民政事业费支出6834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891人,发放保障金2240万元,增长14.2%,全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67人,发放保障金970万元,比上年增长45.2%。发放大病救助资金591万元。按标准发放了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为残疾人免费配送轮椅100辆,盲杖200根,闪光门铃50个,为8名6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了抢救性康复。
注: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