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思享汇】肩负起新时代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来源:机关党委   2022-08-18 15:20
浏览量:1 | | | |

岳阳中学  邵筱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做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提供了原则遵循。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对思政课老师寄予厚望,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我认为,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语文课教师同样应该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形成责任自觉与问题自觉意识,从而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一、新时代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自觉

增强政治责任自觉。教师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守卫者”,应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定力和清醒,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注重对党和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立场的引导与政治素养的培育。语文课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新媒体这个新场域,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开展既源于社会现实又紧贴教学内容的政治生活实践,培养中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尤其注重对中学生网络参与行为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性有序参与网络政治话题讨论,将政治认同的力量转化为浸润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提升社会责任自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传播者、政策宣讲者、理论阐述者,中学语文课教师肩负着将宏大叙事具体化、抽象理论形象化的教学使命,肩负着助推中学生从“自然个体”向“社会个体”转变的育人使命。中学语文课教师的社会使命、价值取向和个人魅力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能够持续增强中学生对中学语文课的体验和认同,为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政治认同与情感归属基础。这就要求中学语文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自觉,不仅要引导中学生确立生活目标、掌握学习技能、习得文化知识、练就实践本领,还要帮助中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厘清社会角色、养成社会人格、肩负社会责任。

二、新时代中学语文课教师的问题自觉

切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直接关系到语文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和强化。一方面,从语文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不同课程都有其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如果偏离重点难点问题,就会导致教学过程无的放矢,缺少教学针对性。比如语文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的选取。语文课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化教学手段开展研讨式教学,比如围绕<<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毛主席的经典文章,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开展互动式研讨,分享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感悟和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语文课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合理设置研讨论题、准确把握研讨方向、引导学生形塑正确价值观念。

回应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等意识要素会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对中学语文课教师有重要启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源自社会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碰撞,加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不同的价值观念传播更为开放,中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关注相关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时,比较容易受到各种言论的影响。反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对宏大命题的倾向,基于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应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贴社会发展实际,主动设置教学议程,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纳入语文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运用批判的辩证法精神、坚定的人民立场与情怀、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时回应中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肩负起引导中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时代责任。

三、新时代中学语文教师的学科自觉

明确学科意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形成对语文学科的科学认识,合力推动语文学科建设,提升自身对学科的归属感、自豪感与责任感,坚守学科立场,遵守学科规范,形塑学科风格,提振学科自信。

坚守学术使命。中学语文学科特别是高中语文学科与其他兄弟学科相比,因为“见效慢”“难度大”等原因,正在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应对挑战,肩负学术使命,首先改变不适应新时代中学生教育需求的教育教学观念与做法,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时势,引导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学术品质,增强课堂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应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