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快讯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22期
来源:华容县第四中学   2021-03-12 10:09
浏览量:1 | | | |

(总第308期)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编                                                                2021年3月5日    

学习贯彻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专辑(之三)

平江县积极探索贫困山区建设教育强县特色之路

岳阳市平江县是全省脱贫攻坚重点县,也是教育大县。该县深入贯彻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贫困山区建设教育强县的路子。2018年以优秀等次通过省“两项督导评估”“教育强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教育工作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一、创新教育投入机制,促办学条件改善。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投入25.07亿元,建设教育项目817个,改建、新建校舍面积33万余平方米,扩大校园面积1500多亩。一是落实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明确“凡是上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定的教育投入,一律落实,不打折扣”,同时对教育信息化、教育设施设备和教师保障性住房等作出专项投入的规定。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县重点项目管理,实行“交钥匙”工程。二是实行乡(镇)村为辅的投入机制。明确“乡镇财政要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乡(镇)村两级要解决本地学校建设用地的划拨征用、手续办理和‘三通一平’以及课桌椅更新等经费”。三是引导社会补充的投入机制。出台《平江县捐资兴教奖励办法》,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近五年社会捐资助教1.15亿元,助学2000余万元,乡镇教育基金达1.3亿元。

二、创新队伍建设机制,促县域师资均衡。坚持“进德修业,严管厚爱”,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一是开创“特岗补大面、定岗补难点、定向补长远”的教师补充机制。按照“退一补一”“有编必补”“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原则,近五年共招聘教师3295人,补齐教师缺口。逐年加大公费师范生的送培力度,四年后平江教师补充将以公费师范生为主。二是开创“春晖醒脑、初任成长、骨干导航、校本为主”的教师培训机制。连续十年开展春晖培训,吸引全国名师名校长义务到平江讲学,打造全国首个大型公益援教项目;实行“初任教师成长计划”;组建41个县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强化校本培训,将国培送教下乡模式迁移至校本研修。三是开创“教师先于公务员调资和乡镇教育基金奖教”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按政策足额预算教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乡镇补贴、第十三个月工资、“五险一金”,落实片区基层教育人才津贴、城区义务教育发展奖、年终综合绩效考核奖等教师待遇。乡镇教育基金会每年用于奖教助教资金600万元以上。四是开创“考法强基、典型引路、负面警示、考核正本”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学法考法;推介“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优秀事迹;列出师德师风负面清单,每年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案例进行通报讲评,开展警示教育;建立师德考核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三、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促教育环境优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建立党政定期议教制度。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1次,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研究教育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4次,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每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2次。二是建立领导联点帮教兴教机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县级领导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分别对口联系1所薄弱学校。联点领导每年到联点学校召开现场办公会不少于2次,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建立乡镇教育“两项督导评估”机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定对乡镇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办法和县直单位履行建设教育强县职责督导评估办法,每年进行1轮专项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并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部门联动支教机制。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环保、消防等部门,为学校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宣传、网信、电视台等部门,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公安、市场监督、卫健、文化、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四、创新学校办学机制,促教育质量提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实行“五育并举、全程育人”机制。传承以先烈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教育、保护母亲河汨罗江为核心的绿色教育;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常态开展“三礼四节”和美育成果展示活动;增强劳动教育体验,重视实践、研学、探究、创造活动。二是实行“五园同创”促提升机制。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清洁校园、书香校园、温馨校园创建活动,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三是实行优质校与相对薄弱校联盟互动机制。确定县级帮扶中小学校30对,学区级帮扶全覆盖。制定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价办法,创建结对活动展示交流平台,实现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四是实行常态化督评与专项治理相结合规范行业机制。建立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督评机制,形成问题清单,实施整改销号制度,让督导真正“长牙齿”。坚持底线评价和激励评价,将规范办学行为和巩固率作为底线要求。深入开展违规征订教辅材料、有偿家教家养、校外培训机构和中职阳光招生等专项整治,端正教育行风。

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送:各市州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门,各有关县市区教育部门和高校,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负责同志及相关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