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中国共产党
(1921—1949年)
主讲人:陈振会
非常高兴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即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今天主要讲第一个阶段的历史,1921——到1949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民主革命28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毛泽东的评价。对这件大事,毛泽东还讲过两句话,一句是:“1921年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就改变了方向、五干年的中国历史就改变了方。另一句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两句话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最好解读。接下来,大概90分钟左右的实践,我和大家围绕“开天辟地的共产党”这个主题,从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浴火重生?三个方面来学习交流。
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我们经常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我们应该继续追问一句: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关键时候,其他政治力量都不行,中国共产党很给力。
这要从(一)近代中国的衰落和革命的困惑—开始说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109年中,中国先后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小小有1000多个。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的签订彻底粉碎了清王朝自以为是“君临天下”、“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成了帝国主义瓜分的对象。
(二)艰难的探索之路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国将不国”之际,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纷纷起来寻求民族的自强之路。概括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坎坷历史,就是救亡、复兴。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23日,13个中国青年,怀着探求如何实现中国独立富强的热情来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大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但是,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艰难历程,哪里像一成立就是幸运儿,一成立就是满身霞光?完全不是这样的。仅看中共一大代表各自的人生走向就知道。这个党一成立,就是走的,散的散。
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位代表,其最终结局可以归纳为:第一类:革命到底者奋斗者,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王尽美,还有英勇牺牲者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第二类:彷徨、动摇、脱党者,包括李达和李汉俊,信仰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因为和陈独秀意见不合而脱党。刘仁静和包惠僧,则是误入歧途,后又迷途知返,但只在党外做工作。第三类:是投敌叛党者,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涛。
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历程
历史课本中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背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党的十九大中讲:“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两大历史重任最终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大历史重任已经完成;现在,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做的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毛泽东讲:“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但在焕然一新的背后,却是这个新生力量艰难的起步,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力量实在是大小了、弱小得差点都办不下去,谁也看不上,瞧不起。简单说,就是没人、没钱、没地位。
(一)中国共产党艰难的起步
1.缺 人。
2.缺 钱。
3.共产国际看不起。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艰难图景,也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第一个重要选择,是就此解散,还是革命到底?如果革命到底,这第一步怎么走呢?中共二大很快给出了答案,“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其实就告诉我们,单干肯定行不通,要找合伙人,革命不能一蹴而就,那就先反帝反封建。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
放眼当时的中国社会,谁比较适合做合伙人呢?选来选去恐怕只有孙中山及国民党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个时候孙中山刚刚经历了人生中最严重的一次背版,他特别亲信的陈明竟然准备向他的总统府开炮,幸好孙中山提前收到了消息,在他离开半个小时后,总统府内果然炮声隆隆,还不时传出“打死孙文、打死孙文”的碱声。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
因此,就在所有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革命事业的潜在危机也慢慢浮现。此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
他就是国民党的蒋介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规模地抓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与蒋介石遥相呼应。
至此,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宣告破裂,中共也遭遇了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
(四)伟大的历史转折
历史再一次进行到了十字路口。刚刚起步的革命事业陷入绝境,是偃旗息鼓、妥协退让,还是坚决回击、誓死抗争?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召开一次紧急会议,这就是1927年在武汉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
1.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发动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发动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指明了今后斗争的方向。会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100多次武装起义,可惜这些起义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八一”起义和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不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的开始,也就是建军的起点。南昌起义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而这些将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中流砥柱。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光听名字就很厉害。因为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奉信着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也是先攻占大城市,然后由城市来包围农村,南昌起义如此,秋收起义也如此。
(五)革命再一次面临严重危机
1.接二连三的犯错
农村包围域市,这是一条谁也没走过的路。用周恩来的话说,“要党不去用主要的力量与城市无产阶级联系,而把主要力量放在农村,这是史无前例的。”(PPT)更何况,当时中国共产党还要时刻顾及共产国际的感受。因此,虽然农村革命根据地搞得轰轰烈烈,党中央仍然坚持充分发动工人运动,攻占大城市的路线方针。这也让刚刚兴起革命小高潮的中国共产党很快挫败连连,先后出现了三次“重大险情”。
首先,是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他认为南昌起义也好、秋收起义也罢,都不应该退却,而是要趁着高涨的革命形势,举行全国总暴动。这种“左”倾盲动错误倾向很明显完全不切实际,而且很快就被纠正了。
其次,是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他竟然公开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战书,还要求苏联积极备战,以配合中国的革命斗争。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以下犯上”,严重触碰了苏联才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心这一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结果不用想也知道,共产国际不仅停发了党中央的活动经费,而且还解除了他的职务。之后,他被派到苏联学习,而这一去就是十五年。
三是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持续的时间长达4年、危害更大,使刚刚有点起色的中国革命再次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除了犯错,更大的危险不期而至,党组织遭遇了最严重的背叛。原来,在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秘密战线的特别任务委员会负责人顾顺章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危急形。负责中国共产党最高安全工作的三个领导人中有两个人被变了,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所有的机密、组织全都暴露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千钩一发之际,一个关键人物力挽狂润
他就是钱壮飞钱。钱壮飞是中共情报战线著名的龙潭三杰,1929年底,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
说起这段历史真是惊心动魄,很多谍战剧都是以钱壮飞为原型创作的,如《暗算》中的钱之江。
1931年4月25日,像往常一样值班的钱壮飞的收到了一封发自武汉标有“绝密”字样的电报,并标明“徐恩曾亲译”。刚开始时,他也没在意,因为徐恩曾正在上海度假,就随手把电报放到一边。但谁知在不到一个小时内,负责接收电报的机要员却一连送来了4封来自武汉的绝密电报,并全部都注明“徐恩曾亲译”。这让长期潜伏的钱壮飞起了疑心,于是他赶紧逐一破译,才知道这个天大的消息,顾顺章叛变。顾顺章大约4月27日就能被押运到南京,也就是说28日国民党就可能再次掀起白色屠杀,更可怕的是,此时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形势已经万火急,容不得半点耽搁,他赶紧派人连夜赶往上海通知党中央。情报送走之后,机要员又送来一封加急密电,“切勿让钩座以外人知道,否则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机关一网打尽的计划会落空。”
此时钱壮知道他也已经暴露,但万幸的是,情报已经送了出去。据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陈立夫说,“活捉周恩来只差了5分钟”。周恩来总理在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满怀深情地提起钱壮飞,他这样说过:如果没有钱壮飞同志,我们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钱壮飞同志在对敌斗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值得全党永远纪念他!
但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的组织系统还是被破坏殆尽。顾顺章的叛变,还导致共产国际在中国的联络组织遭到破环,这就是轰动一时的“牛兰案”。牛兰,原名保罗·鲁埃格,是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情报人员。顺章被捕后,很快就将牛兰供了出来。牛兰夫妇被捕后,共产国际对东南亚各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陷入停滞。为了恢复联系,苏军总参谋部立即派人送两万美元到上海,希望能够疏通关节,实施营救。为了保险起见,总参谋部派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人的到来直接酸成了中共在这个时期的最后次错误,但却是后果最致命、最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他就是奥托・布劳恩。他有一个更为大家熟恐的名字,李德。
2.红军战略大转移
随着王明出走苏联,周恩来奔赴江西苏区,中共中央一时出现无人负责的局面。此时,在王明的提议下,刚刚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不久的博古开始负责中央工作,而那一年他仅有24岁。博古在苏联求学时,就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布劳恩(以下称李德)认识了,李德的军事专业背最让从未搞过武装斗争的博古深为赞赏,于是他想将李德留在身边,作为共产国际的顾问。但事实上,共产国际怎么可能让一个刚刚毕业的军校生作顾问呢?它只是电复中共,关于李德做中共顾问的事情可自主决定。李德得到博古的支持,博古在第一次介绍他的欢迎会上就给他冠上了军事顾问的头衔,这是“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就这样,别人也就默认了博古的介绍。
成为军事顾同的李德,一上台后就宣称“游击主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山沟里的马列主义该收起来了”。他用“不让敌人蹂躏一寸土地”的阵地战取代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军校毕业生并有认真分析前四次反“围剿”的宝贵经验,只是空有一番大干一场的豪情壮志。而此时的蒋介石,却吸取了前四次“围剿”失败的教训,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博古、李德军事上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正好投其所好,结果红军越打越少,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1934年5月中央书记处紧急开会,会议正式决定突围转移。但参会的人谁也没想到共产党人即将经历建党以来最深重的苦难。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主力红军5个军团和两个纵队离开了艰苦创立的瑞金,正式开始西征。但错误并没有停止,挫败也没有停息,在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下,红军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损失惨重。尤其是湘江一战,惨烈程度难以描述,“湘水尽赤”。面对数倍以上的敌军,从红军指战员到战士全部都倒下了,就连师团的建制也被打乱。而担负后卫任务的18团、34师两支部队,更是全军覆没。湘江江血战后,从瑞金出发的8.6万多红军,已经只剩下3万多人,但他们还不知道2500里长征,他们还只走了2000多里。而此时留守在中央苏区的共产党人也面临着生死考验。苏区被攻占后,敌人就进行了血的“清剿”,惨遭屠戮的军民人数达70多万人。瞿秋白、何叔衡、毛泽覃、刘伯坚等党的领导人先后牺牲。
这里,我想再说说瞿秋白同志。
虽然他曾经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但他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却是不容抹杀的。他造了“六个第一”,无人可以可及。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PPT)(六个第一人)
被捕之后,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毫不畏惧,面对利诱劝降,他也不动摇。当敌人让他写下供词之时,他热情歌了中央苏区六年以来取得的成就,直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当敌人以生存为诱感,向他征求最后态度时,他厉声说道,“决不做顾顺章”。最终,他高唱着《国际歌》《红军歌》迈向一块绿草如茵草坪上盘膝而坐。微笑着对军警说,此地甚好,开枪吧!36岁的瞿秋白为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中国共产党浴火重生的启示
接二连三的犯错与背版,让中共再次面临命运的生死块择,尽管这样的抉择,已经历经多次,但任何一次疏忽,都有可能随时变为“历史的终结者”。而接下来的历史转机,有四大秘诀:实事求是、坚守信仰、为民族代言、为人民代言。
先说(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通俗来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事制宣,不能异想天开,更不能死搬教条。之前的博古、李德就是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阵地战”的哪些套路,差点使中国共产党遭受到灭顶之灾。
1.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这一天对红军乃至在党的历史上都是必须被铭记的一天。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这么重要呢?这次结束了李德“左”倾错误军事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全面确立了毛泽东及其正确军事路线的领导,有人调侃说,选出了天才的CEO。而且这次会议是完全由中共自主召开、独立决策的,共产国际根本不知道红军发生了什么,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革命实际问题提供了方便。更可贵的是,毛泽东等人能够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作出的正确决策,这也标志着我们党由幼程走向成熟。任何一条路线都没有预演,任何一次选择也没有经验的借鉴,一切都需要随机而动,因时而变,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红军就好像换了一支的出其不意。声东击西、虚虚实实,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灵活机动飞夺泸定桥、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面对脱胎换骨的红军,蒋介石和他的伙伴们都惊呆了,当然,脚下的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一路历经的苦难与磨砺,比《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恐怕还要多、还要难。克服这些困难,靠什么,
(二)信念坚定
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在中央红军长征历时的13个月零2天里,纵横了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翻越了18座大山,走过了600里茫花草地过了24条河流,经历了大小300多次战斗”。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让军士们来不及半点休息。
他们不知道挑战了多少次身体的极限,经历了多少次死亡的验。1995年,王平上将讲述过一段亲历的往事。当年红军长征,大部队过了草地,彭德怀找到他说有一个营还没有出来。王平带警卫员折返找到班佑河畔时,正值黄昏时分,玫瑰色夕阳挂在天边,他们远远看到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背睡觉。王平勃然大怒,走过去推那些小战士,推一个倒一个,700多个小战士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牺牲了。王平上将老泪纵横地说,“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儿都不飞,鸟儿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
红军长征,靠什么支撑?靠革命信仰。靠什么支?靠革命信仰。说说爬雪山,现在,我们运动员登个雪山,要全副武装,氧气、护腕,护套,高能量食物,一应俱全。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越雪山的人,也是寥寥无几,那当时的红军战士有什么呢?只有辣椒以及革命的意志。当时,就有几个行军规定,“第一个规定就是每个人上山之前,大家都喝辣椒水,这绝不是因为辣椒水,美味可口,而是因为喝辣水能使身上血液保持流通。第二个规定是走在路上不能停,停下来以后,脚就冻了,不能走了。第三规定不能乱走,掉到雪坑里就拔不出来了。再一个就是山上不准大声,雪山空气可想而知,当时的行军条件多么艰苦。
大草地呢,看上去是一片宁静,却静得让人害怕,因为时都有陷入沼泽、失去生命的危险。据红军老战土回忆,“过草地比爬雪山损失的人还要多。每天早上,我们不得不点一下人数,看看还剩下多少人。我们发现有些人并没有死,他们的眼睛还睁着,可是他们就是爬不起来了,也不能说话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扶起来,可他们又倒在沼泽地里,默默地死去”除此之外,红军面临最大的困难还是吃饭,茫茫草地除了弥漫着臭味的积水,哪里有能果腹的东西呢?红军把草地里面什么都吃过了,实在东西吃了,就把自已穿的皮鞋、牛皮衣带拿下来烧着吃。”谁也没有想到,就是靠一把野菜、一根皮带,红军硬是走出草地,战胜了这一切不可能,完成了这个前无古人、后也不可能有来者的2500里长征。
3、为民族代言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面对更凶残的敌人、更恶劣的环境,中共的革命之路反而越走越宽,越走越自信,越走越从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利益代言、为人民利益代言。
先来说说,民族大义
这里要说到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却又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民族印记。九一八事变,关中军1.9万,东北军19万,不到两个多月东三省沦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华北驻屯军中国人统计:8400人,日本人自己统计5800,宋哲元29军10万人,1个月不到华北沦陷。此时的日本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已经十分明显,而蒋介石却还一直叫嚣着“攘外必先安内”,依然把中共看作心腹大患。1941年1月,在抗日战争在艰难时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皖南事变,9000多新四军突围的不到2000,其他全部被屠杀。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呐喊。而中国共产党则呼吁国共再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战场。1932年中共满洲省委就陆续派杨靖宇等到东北,组织和建立抗日武装力量。后来这些抗日武装力量被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全境沦陷的情况下,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对日作战,给骄横残暴、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以有力打击,这也是日军占领东三省以来遭受的最大武装反抗。
1939年的冬天,关东军集结重兵,专门“围剿”杨靖宇。敌人的疯狂攻势,让杨靖宇的抗联部队遭到了产重的打击,部队人数从400余人锐减至20余人,但即便如此,杨靖宇也从未停止过抵抗。东北抗联的生活是极为艰苦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零下几十度的深山老林里,杨靖宇们没衣服保暖,没粮食充饥,还要坚持与敌人周旋、斗争。
最终,在叛徒出卖下,1940年2月,杨靖宇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最终,年仅35岁的杨靖字身中五枪,壮烈牺牲。牺牲时的杨靖宇,已经完全断粮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呢?敌人百思不解,于是残忍地剖开了他的腹部,竟发现他的里没有一粒粮食,尽是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这也让参与“围剿”的通化省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下令厚葬杨靖宇将军。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普通民众成长起来的共产党人,即使是遭遇到了最严重的背叛,毅然信念不变,意志不倒。没有支援,没有装备,就连最基本的衣服、食物都没有,为了抗击侵略者,那怕是战斗到只身一人、最后一刻。
历史不容篡改,也不容抹灭。有人到现在还在攻击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者。试想在敌人已经占领的统治区内,如果仅仅是“游”,却不战斗、不苦斗,你认为敌人会允许你存在吗?还有人攻击党的革命志土,去考证狼牙山五壮土是偷吃了人民群众的萝卜;说刘胡兰是被乡亲们铡死的…这无疑是对党和民族抗战精神的亵渎,也是对无数革命前辈的中伤,法律会给出公正的审判、良知会让人们理性地思辨。
(四)为人民代言
习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地给全体党员提到过“半场被子”的故事。具体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把视线拉到1934年11月上旬,刚刚突破封锁线的红军来到了湖南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季,三名女红军战士与部队走散,靠着最后一丝力气来到了这里。她们没有进村,而是靠着最后一丝力气敲开了村口的一间破茅草屋。茅草屋的女主人虽然也是一贫如洗,但看到饥寒交迫的女红军战士,硬是倾其所有,为他们准备了一顿粗茶淡饭,吃完饭,徐解秀便把她们领到了床上,好让她们早些休息,这是一张用楠竹扎成的床架,破席下面垫着厚厚的稻草,但没有任何可以盖的东西。第二天一早,为了表达感谢,三位女战士决定将唯一的一床棉被送给徐解秀,但是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于是,一个红军姑娘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坚定地把一条被子勇成了两半,并拉着徐解秀的手哽咽着说:“大姐,这下你可别推了,这半条你就收下吧,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
就这样,徐解秀顺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自此之后,她就一直在等待,等待着革命的胜利,等待着奔赴前线的丈夫,等待着这三位红军女士。遗憾的是,老人最终没有等到这三位红军女战士,但是她们一心为民的党员形象却深深镌刻在了老人的心里。1991年,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但地临走前还反复跟家里人说,“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才是共产党员最真、最纯的本色,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如果说抗日战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利益的代言人,那么解放战争就在诠释着究竟什么才是“人民的名义”。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地区和3亿以上的人口,解放区只有一亿多人口;国民党军总兵力达430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国民党军接收了100万侵华日军的装备,并得到美国政府在军事上、财政上的巨大援助,解放军装备是小米加步枪,没有外援。所以,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初,自持军力雄厚,对赢得战争充满着必胜信心。1946年6月,当他下达了向中原解放区进攻的命令时,他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在3、5个月内消灭共产党。但上天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无论是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都被中国共产党相继粉碎了。中共不仅没有受到丝毫的削,反而是“越剿越多”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知道解放战争是怎么打胜的吗?主席告诉我们,要打胜仗,我们就一定要懂得政治。什么是政治?毛主席说,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摘得少少的。”也就是要争取多数人支持,中国人什么人最多呢?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告诉我们,中国95%以上是农民。那怎么才能把农民都搞到手呢?这话说得有点粗,怎么让农民参加革命呢?我们共产党要拿出鲜血与生命为农民做一件事,做一件他们心尖上想的事情。农民心里想什么呢?毛泽东讲:60%-70%的农民手里没有土地。那么,我们就建立一个政权来给他分地吧,这就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可能有人不信,分田分地就可能打胜仗?别说你不相信,连林彪都不相信。林彪问毛泽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30年毛主席回了他一篇文章:分的土地越多,拥护政权的人就越多,人越多,政权越稳固;政权越稳固,分的地越多,多人越多,人越多地越多,地越多人越多。
真是这样吗?你不相信,来看一看“大决战”第一仗辽沈战役,林出关时解放军只有17万,结果是蒋介石节节进攻,我军节节后退,这是为什么?告诉你:土改政策没落实。如何挽救东北战场的危局呢?毛泽东向东北派“一员大将”—— 陈云同志。陈云会打仗吗?他不会打仗,但是他会分地,电影(《暴风骤雨》)我们看到穿军装的土改工作队,就是这种局面的反映。打倒韩老六,农民分到土地真高兴。可是还有土匪韩老七,赵玉林不顾生死打死韩老七,可老韩家还有国民觉的官,乡亲们,怎么办?全都整死他们!为什么?为了分给我的那块地呀!农民要上战场啦!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呀!林出关不到20万,越打越多,越打越多,一年多打到了70万,这50万从哪儿来的?那是分地分出来的。一进关105万,又来了30万,从哪来的呢?看那些国民党兵怎么打仗的,到了战场刚要放枪。“兄弟,你爹来信了?”我爹咋了?打开信一看这眼泪都下来了,你爹得了癌症,是吗?我爹他分地了,分了地,好事呀,还哭什么?!我们家可是祖祖祖辈辈都没有地,这一回咱可是子子孙孙都有饭吃了。那你们说,这个仗应该怎么打?哼!反正社会主义咱也不懂,资本主义咱也不懂,我就懂得一个主义:咱是不能帮着老蒋把我爹分到的那块地再给整回去,要是整回去了,我还能见我爹吗?我爹来信说,叫我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老婆,保卫儿子。谁要是跟他整,他就和谁“拼命”,一下子惹得4万万老百姓找老将拼命去了!这回我们懂得什么是战争了吧!什么是政治了吧!这回我们懂得什么是百战百胜了吧!战争的背后就是政治,政治的背后就是经济。什么是政治?政治是老百锅里边的那碗饭,毛泽东说:“有人革了半天命,竟然不知道人是要吃饭的。
所以,我们讲毛泽东伟大,是因为他一眼能看到我们都看不到的,一个能互动的东西,土地和政权之间的互动。所以有许多老同志说,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探索,只有毛泽东思想像一个灯,一下子就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
“得人心者、得天下”。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言,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是当时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支持态度。
据统计,三大战役中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3亿公斤,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从未出现的壮阔场景。淮海战役中,60万人民军队的身后是543万民工的支持,一兵九夫。所以,陈毅讲,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子退出来。
在这里,还想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当年,西北野战军在攻打河南郏县之时,缺少粮食补给。摆在郏县人民面前的是西北野战军3万人3天的粮食缺口。郏县本来就土地贫瘠,粮食困难,但即便如此,郏县人民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援前线。他们首先把自己的口粮以及能够找到的粮食都拿出来了,但只能让军队维持一天。于是,他们又把田里没有成熟的青苗都割了,又维持了一天。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把养的羊和驴都杀了,又持了一天。直到现在,郏县的县志里还记载着“此役之后,郏县全县三年不见羊和驴”。他们情愿自己吃观音土,也要把粮食给部队,因为他们相信共产党,相信共产党是在为老百姓而战斗!
什么是血浓于水,鱼水之情,这就是最生动的写照啊!
所以,是谁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身后有无数人民群众为党撑腰,一切反动派都成了纸老虎,党的事业,党的革命道路可定会越走越宽阔。
结 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过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告诚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过的过去”,就是“中国共产党到底从哪里来,简单来说,就是四句话,从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来;从青年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探索中来;从实事求是,不断自我革新中来;从心系人民、服务群众中来。今天,我们通过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和革命的那一段历史,搞清中国共产党到底从哪里来,那么,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我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1951年毛泽东:“我们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这是主要方面,必须加以肯定,并向各级干部讲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