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藩

来源:市档案局2024-07-30
浏览量:1|| | ||

心忧邦国,情系百姓

谢维藩(1834-1878年),字悔夫,号麟伯,又号振士,今岳阳县公田镇长安桥人,曾随父客居西安皋兰县。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皋兰籍乡试举孝廉,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国史馆编修①。同治九年(1870年)任广东副考官,累官至山西提督学政②。

心忧邦国,情系百姓,倾心履职,是谢维藩一生突出的特点。同治十年(1871年)穆宗大办婚事,谢维藩以西北兵燹③,川湖连年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外夷挑衅,边境不安等实情,力谏不可大肆铺张操办,而将有限的财力集中赈济灾民,解决最需。

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廷下诏修复圆明园,供两宫游玩。圆明园即“万园之园”,是历史上最著名园林。从康熙开始创建,至乾隆时才完工。占地30里,园内拥有150多所精美的宫殿和楼台,并精置山石、湖沼和花草树木,集中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技术和艺术,同时还吸收了西方建筑的某些精华。痛心的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侵略者焚毁。谢维藩闻之重修圆明园,大胆上奏谏阻说:“圆明园在今日实怵目伤心之处,非怡神悦志之区……。”两次上奏都得清廷优诏批答。他的胆识气魄、深沉、老练及倍受朝廷信赖,由此可见一斑。左宗棠督军甘肃时,俄兵侵入新疆。在朝廷为重“塞防”还是重“海防”意见不一时,他致信左宗棠,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天下大患,不在英法各国,而在俄夷。要左宗棠提高警惕,为国家安危万世大计着想。他的这一思想正合左宗棠之意,为朝廷果断派左宗棠督军收复新疆,抵抗沙俄侵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屡次疏奏边防大计,底稿都予焚毁,从不示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吾不能以直谏沽名也”。

他居庙堂之高,能心系百姓。居北京时,每年必凑集一笔资金,购置寒衣百件发给穷人御寒。光绪三年(1877年),京畿④一带发生灾荒,他牵头联络捐资设厂施粥10余处,赈济灾黎。提督山西学政时,他廉洁奉公,创办书院,刊印《朱子小学》数万本发给学生,勉励学生身体力行。而他自己平素生活十分俭朴,外出办事,步行数十里,都只带糊饼充饥。终因劳累过度,加上时疫感染,于光绪四年(1878年)病卒。葬陕西咸宁县东南乡神鹿场祖坟侧。身前著有《雪青阁集》传世。清廷命巴陵郡守将一生事迹,列入了郡志。

① 编修: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之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负责编纂记述国史、实录、会要等。

② 提督学政:官名。隋置,每省一人,掌本省学校政令,考查师生勤惰及升降等。

③ 兵燹(xiǎn):指因战乱所受到的焚烧破坏。

④ 京畿(jī):旧指国都及其所管辖的附近地方。